6月9日上午8:50,数字金融产业学院在G602教室召开人资部门调研会议。院长彭静、书记周政超、副书记张建培、人力资源部主任李青榆、副主任黄爱环及各位老师,围绕“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展开深度交流,并结合学院实际,对人事管理、校企合作、教师激励等议题进行系统性研讨。
一、直面教学痛点,共探校企合作难题
会上,参会人员首先聚焦教学基础设施与校企合作瓶颈。针对京东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问题,会议提出需与京东企业方、学校信息中心、后勤处共同商议线路整改、设备维护、软件升级等解决方案。
在校企合作方面,鉴于与京东合作将于本年度9月1日到期,会议明确后续重点围绕质控环节展开工作,同步向质控中心、分管领导及常务副校长林土水汇报合作内容及到期后是否继续进行合作的情况。
二、绩效管理改革:成效与挑战并存
会议全面总结了数字金融产业学院绩效管理改革成果:通过引入飞书多维表格替代传统Excel统计,实现了教学数据实时共享与高效分析;教师参与竞赛指导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全院33名教师中超2/3投身赛事带训,2025年省职业技能大赛共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较2024年只有三等奖1项的成绩,技能大赛成绩显著提升,科研项目实现全员覆盖。
改革配套机制方面,末位帮扶政策通过安排教学考核落后教师参与行政工作,推动其深入理解教学管理逻辑,提升综合能力;职称评价与绩效挂钩机制以15%比例评选优秀教师,将论文发表、竞赛指导等量化为加分项,使职称评定更趋公平透明。
但改革推进中也面临现实挑战:管理层因考核标准调整承受较大沟通压力,部分教师对改革举措存在质疑;年轻教师成长需求迫切,期待学校提供更多技术培训与职业发展资源。
三、师资管理再升级:严把入口,强化考核
针对企业师资管理,会议提出全流程把控机制:
前置审核:企业教师上岗前需通过简历筛查、试讲考核(由教学督导听课),并纳入兼职教师库管理,明确要求至少3年行业经验、核心岗位人员占比超50%;
过程监管:面试环节引入党政口领导参与,重点考察思想素质与职业操守;实行半年考核期,提前1个月公示考核结果,不合格者终止合作;
师德红线:对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一经查实立即启动退出机制。
四、教师激励与发展:多维度优化管理体系
会议围绕教师职业发展与激励机制提出多项创新举措:
岗位动态调整:拟出台无课教师转行政岗政策,通过双向选择推动师资结构优化,促使不适应教学岗位的教师向管理岗转型;
中层关怀计划:关注教研室主任等基层管理者的高强度工作现状,建议通过课时补贴或者薪资补贴、定期谈心等方式,提升团队凝聚力;
职级晋升通道:推行“职务职级分离”制度,教师连续两年评优可晋升职级,参照职称评审年限(如五年内年均发表1篇论文)量化晋升条件,杜绝学术造假;
评优公平机制:明确教师与行政岗评优比例,由各学院按统一标准分配名额,避免跨部门评判尺度差异引发争议。
此次调研会以问题为导向,凝聚改革共识,既直面教学管理中的痛点堵点,也为数字金融产业学院的长远发展锚定了方向。未来,学院将以校企合作深化、师资队伍优化、激励机制创新为抓手,全力打造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