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预热 | 第十三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即将启动
发布时间:2024-04-07 供稿单位:数字金融产业学院 动态浏览次数:89

大赛介绍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大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双创工作部署,引导和激励大学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参赛对象与形式

参赛对象

数字金融产业学院全体学生

参赛形式

赛事须通过组织院级校级预赛或评审后进行选拔报送,选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院最终选取三支队伍报送至学校,希望同学们积极参赛。

竞赛分组:

依据往届经验,大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别设置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五个组别:

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城乡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金融与财经法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文化创意和可持续合作

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合作,在工业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参赛基本要求:

参赛团队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5人,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5人。初评开始后,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人员添加。参赛项目应有较高立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政策导向。应为参赛团队真实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已获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特等奖)、银奖(一等奖)的项目的同学,不可重复报名。

赛事进程:

大赛的2项主体赛事分申报、预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一)申报(2024年3—4月)

各高校团委广泛发动学生参与、遴选优质项目。各设区市团委、各普通高校汇总参赛项目,依照申报材料要求(见下文)报送赛事材料至组委会秘书处,组委会不接受以个人名义的申报。

(二)预赛(2024年4月)

组委会对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和初评,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对存在疑问的作品,将予以退回完善),选出若干优秀项目进入决赛,并书面通知各相关高校。

(三)决赛(2024年5月)

组委会将通过相应评审环节,对赛事分别评出若干奖项。各阶段赛事具体事宜将另行通知。

材料提交:

报名第十三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项目,需将参赛项目申报表、项目介绍材料、佐证材料、身份证明材料、汇总表汇总,并将以上材料放在同一文件夹(命名为“校名-挑战杯”)内,并于4月13日中午12点之前提交给数字金融产业学院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逾期视同放弃推荐。有关材料具体要求详见《报送第十三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申报材料的说明》。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鞋狗社—匠心洗护新工艺引领零创新联盟”项目

项目团队提炼出了“16+8”标准化、精细化球鞋洗护技术,坚持匠心、匠人、匠品的服务理念。它为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了零成本创业之路,目前直接带动200余名在校贫困生就业。项目实施至今,为快递小哥、社区老人、特殊学校的孩子们等群体公益洗护鞋子2832双,为5000余人送去温暖。未来,该项目将探索更多模式,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在全国高校发展50余个合伙人加盟店,帮扶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并持续推进“一双鞋”计划。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行走非遗——云展厅+技艺传承工坊先行者

“行走非遗——云展厅+技艺传承工坊先行者”是一个致力于区域非遗文化传播、技艺传承、文创产品售卖的综合项目。项目主要针对区域非遗技艺面临的传承难、传播难、销售难三大问题,将客户定位为K12群体、企事业单位工会、青年,以云推广、研学、文创三大方向开展运营,打造了以传地方非遗文化、学大师匠人匠心、研产学融合范式、创时代物化成果、育地方非遗人才“五位一体”的区域非遗文化传播模式,最终实现项目模式可复制、团队发展可持续、成效可推广。